中国科学院  |  中科院资源导航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首 页 
  当前位置:首页>(旧版)2019年前>新闻快讯>图片新闻  
砥砺奋进结硕果 继往开来谱新篇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7-10-17  |  【 】 【打印】 【关闭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秉承“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光荣传统,砥砺奋进,相继取得了天宫一号长期在轨飞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长征七号首飞、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稳定运行、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一系列成就,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在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续写着这一国家工程的辉煌与荣光。空间应用系统以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

 

  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中,空间应用系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了一大批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在空间科学、空间应用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使空间科学与应用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

  天宫一号应用载荷高光谱成像仪是目前我国空间分辨率和光谱综合指标最高的空间光谱成像仪,在空间分辨率、波段范围、波段数目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同类先进遥感器水平。在轨运行期间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被国土资源部、住建部、民政部、国家海洋局等科研及应用单位广泛使用,在资源勘探、城市规划、海洋考察、防灾减灾、应急监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前瞻部署了14项体现科学前沿和高技术发展方向的科学与应用任务,是载人航天历次任务中开展应用研究最多的一次。

  ——空间冷原子钟是国际上第一台空间运行的冷原子钟,实现了日稳定度达到10-16量级的国际领先水平,使飞行器自主守时精度提高两个数量级。美国《科学》杂志表示:“中国制造”的冷原子钟成功通过太空测试,这一科学史上的巨大突破将推动地球计时变得更加精确,同时也为基础物理学实验提供了更好的计时工具。中国在天基冷原子传感器研究领域走在了世界前沿”。

  ——作为国际上最灵敏的伽玛暴偏振探测仪,“天极的探测效率比国际同类仪器高几十倍, 为更好地理解宇宙中极端天体物理环境下最剧烈的爆发现象的产生机制作出重要贡献。该仪器还成功观测到太阳X射线暴和蟹状星云(Crab)脉冲星的脉冲信号,正在开展脉冲星定轨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量子密钥分配试验在载人航天空间平台上实现天-地量子密钥传输试验,以及业务数据天地激光通信。该实验为未来建立不可破译的信息安全系统、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实用化的保密通信网络奠定基础。

  ——伴随卫星飞越并拍摄天宫神舟组合体,进一步验证了在轨释放、驻留伴随飞行等技术,为未来新型航天器编队飞行技术奠定基础。

  ——高等植物培养实验在我国首次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空间长周期培养实验,发现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微重力条件下植物生长现象和规律。

  ——宽波段成像光谱仪、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等新一代对地观测遥感仪器和地球科学研究仪器,提高了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污染研究、海洋研究、灾害监测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并直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技术与应用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上,开展了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两相系统实验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的关键技术验证、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等4项科学实验研究及技术验证试验,均获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的我国载人空间站,将成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空间应用系统制定了具有国际视野、科学前瞻的空间科学与应用计划,确定了8个领域31个主题,规划了多功能光学设施、空间科学实验平台等一批重要研究设施与平台,将滚动开展大规模、多学科空间科学实验,相关平台和设施正在开展工程研制。

  这些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旨在向宇宙形成演化、生命起源及其存在形式、地球变化及未来命运等科学最前沿发起挑战;旨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旨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提供更多的科技供给……这一系列重大成果,根植于空间应用系统25年的厚积薄发,根植于只争朝夕的科技创新,更是根植于使我国成为在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有世界影响的大国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强调: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的主力军,空间应用中心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院提出的三个面向四个率先要求,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引领带动我国载人航天应用事业创新跨越发展,继续谱写铸就科技强国梦的壮美篇章。

 

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56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 邮编:100094 联系电话:010-82178817 E-mail:csu@csu.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