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自从1992年立项,已经走过了艰辛而又光辉16个年头。在他的每一次发射,都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重大事件。因为,载人航天工程不仅仅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成就,更重要的是通过航天空间应用成果,来全面展示了中国和平利用太空,促进人类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贡献。
开展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研究一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空间应用系统被列入工程七大系统之中,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在神舟1~6号飞行试验任务中,院内外50余个单位承担了应用任务,在空间对地遥感、空间天文观测、地球环境监测、空间生命科学和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环境监测与预报研究等领域内实施了28项任务计划,完成了201台(不含备份件)有效载荷的全新研制, 259件产品参加了6艘飞船的空间试验。建成了有效载荷集成测试系统、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和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开展了67个课题科学研究,攻克了70余项关键技术,创造了10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方法,取得了6艘飞船全部应用试验的圆满成功。据不完全统计,有近110余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获得国家级、部委省市各类奖项64个,有32个单位、68个人(次)荣获国家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求是基金奖、曾宪梓基金奖等各类奖励;从1995年到2006年间全系统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超过1000篇,SCI论文近200余篇。在这些成果中需要特别提出的是:
1.在神舟2号上采用了χ射线探测器、超软χ射线探测器、γ射线探测器组成的宽能谱覆盖空间天文探测器系统,进行了宇宙γ射线暴的探测并兼顾太阳耀斑高能辐射监测,经与全球GRB联合观测网络数据对比后确认,探测到30余个宇宙γ暴,近100余例太阳硬。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2.在神舟3号上由太阳常数监测器、紫外光谱监测器及地球辐射收支仪组成的地球环境监测系统在轨进行了全球环境变化的定量监测,取得了太阳紫外光谱图、地球大气对太阳紫外辐射的后向散射光谱图以及地球红外、可见光辐射流随时间变化的完整数据,对探测结果进行评估说明我国相应的探测手段已达到与国际同类探测绝对精度可比对的水平,我国自主研制的太阳常数监测器被世界辐射中心(WRC)列为世界比对标准设备,为有关研究工作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提供机会。
3.在神舟三号飞船上的成像光谱仪是进入空间的,为数不多的,世界先进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之一,在飞船寿命期间内,一直工作正常,获去了大量遥感信息,从展示的863个图像产品中,可以看出其图像质量达到预期试验目标,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4.神舟4号的多模态微波遥感器我国首次开展的航天微波遥感试验,是该领域的重大突破。在系统原理和设计上体现了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其中采用笔形波束扫圆锥描散射测量方案是我国最先研制这一体制的国家;采用厘米波到毫米波四波段共馈天线技术,在宽频段馈源及偏馈抛物面设计、分波器、极化分离器等是国内领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空间试验获得大量的高度模态、辐射模态、散射模态数据,相关应用部门进行了试验性应用,并给予高度评价。
5.在神舟5、6号上开展的对地观测遥感器的应用研究,是个重大突破,使得我国在相关领域的信息获取技术和应用研究技术都有了重大提升。
6.空间生命及微重力科学实验是我国利用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开展成规模有计划的空间微重力科学研究活动。
a) 空间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领域研制了5套先进空间实验装置,开展了了16个课题研究。在实验装置设计和科学研究方面突破12项主要关键技术。空间进行了32种样品空间蛋白质结晶; 4种细胞培养; 2项细胞融合;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涵盖动物、植物、微生物、水生生物,从细胞、组织到生物个体、种群的17项空间生物学效应实验研究。这些实验都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提升了我国系统开展空间生命及生物技术实验能力和研究水平。
b) 微重力流体物理学开展了7个子课题研究。对半浮区热毛细对流、Benard-Maragoni对流、界面现象、多相流体、液滴迁移和动力学、微重力燃烧等微重力流体条件下的基本规律开展研究;研制了通用流体实验装置,采用了等厚干涉仪、液滴轨迹光学成像、示踪粒子测量、温度场测量等先进光学诊断技术设备。取得了国际上最成功的空间实验,获取到大量的科学实验数据,实时流场和干涉图像完整、清晰,为微重力流体物理科学研究提供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成功地解决了国外科学家曾经失败过的液滴注入过程中液滴大小控制和液滴分离技术,标志着我国在微重力科学实验水平已提升到一个新台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c) 空间材料科学研究,自主研制了2台空间实验装置,开展了三元/二元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材料和金属合金/复合材料等的空间熔融再结晶,单晶生长、材料湿润性、扩散性、定向凝固等11个子课题的科学研究。取得了若干新的研究成果,提高了该领域的研究水平
7.空间环境监测,在神舟1~6号飞船分别配置了9种空间环境探测设备,对各类环境参数(包括高层大气、高/低能带电粒子、环境效应)进行监测,取得了丰富的探测数据,为飞船的轨道调整、安全防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8.为载人航天工程而建设的空间环境预报中心,为历次神舟飞行试验以及工程的设计研制提供了空间环境预报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成功预报了具有灾害性几率的空间环境事件,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了航天风险事故的发生。目前已经形成了提供远、中、近期预报,保障飞行试验的安全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和预报机制。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我国的重要航天支持系统,并推动了空间环境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研究发展,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9.载人航天工程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有效载荷应用中心,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的地面技术支持系统。从1999年建成到现在已经圆满完成了神舟1~6和双星、实践5号、8号等多次空间试验应用任务的在轨运行控制与管理以及应用系统高速数据接收、传送和处理、加工,形成为各类用户服务的初级产品,为了开展载人航天二期工程,中心设备已经进行了部分改造和升级,人才队伍齐备,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比较成熟的的重要地面支持系统。
空间应用系统一期工程中所取得这些成果已经在相关领域和部门发挥效益,若干新技术、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2005年4月中央专委正式批准载人航天工程二步一阶段任务正式启动,空间应用系统在取得一期任务圆满成功的基础上,在全国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领域内,进行了广泛的任务论证,部署了后续任务的计划安排。神舟7号是二步一阶段的首次飞行试验,在保障航天员出舱活动主任务的前提下,利用有限资源条件,空间应用系统本着对发展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有直接支持作用的项目开展试验,力求取得重大突破,为推动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瞄准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发展我国的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