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  中科院资源导航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首 页 
  当前位置:首页>(旧版)2019年前>工程动态>发展动态  
我国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京召开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7-23  |  【 】 【打印】 【关闭
 

  711日,我国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办。来自总装备部、科技部、教育部、国防科工局、中科院及有关高校的领导及专家出席共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领导及专家围绕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未来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方向和举措。 

  本次论坛由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顾秉林院士任会议主席,顾逸东院士、胡文瑞院士、欧阳自远院士、陈建生院士任会议执行主席。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顾逸东院士作了《空间科学战略研究探讨——挑战与机遇》报告,报告指出中国载人空间站,将成为21世纪30年代中后期唯一在轨空间站,这是中国发展空间科学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中国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计划,为月球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了重大机遇;中科院先导专项科学卫星计划,也开辟了持续发展科学卫星的可能前景。当前中国空间技术快速发展,空间工程技术实力显著提升,为中国发展空间科学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顾逸东院士强调,中国已具备在空间科学实施突破的基本条件和历史机遇,应当将空间科学的跨越作为今后中国空间领域和基础科学中的主要突破口之一,经过15-20年的努力,使中国空间科学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成为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空间科学大国。 

  顾逸东院士指出,中国空间科学还比较薄弱,至今没有被国际同行公认的重大成就,与中国地位完全不相称,“我们不能无所作为”,应该制定国家空间科学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完善政策、稳定支持、加强立项、实施、成果应用等全过程管理机制,实现跨越发展。 

  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高铭研究员在《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的空间科学计划》报告中介绍说,通过分析和预测世界空间科学和应用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积累和潜在优势,我国已初步形成具有科学前瞻和具备国际视野的一系列载人空间站空间科学研究计划,包括重力生物学研究计划、复杂流体和分散体系研究计划、微重力金属合金计划、空间超冷原子物理研究计划、宇宙灯塔计划、地球科学研究计划等。这些研究计划将瞄准相关领域的重点科学问题,优先安排百余项重点项目,力争通过中国载人空间站在轨十年以上的滚动科学研究,使中国空间科学与应用的重点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发现,推动中国空间科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为支持以上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计划,中国载人空间站预计将在舱内建设十余个专用和通用科学实验柜,在舱外暴露平台装载有关载荷,构建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同时通过链接地面科学研究中心和学科实验室,加强空间站的科学数据利用和成果转移转化。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研究员,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春来研究员,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王赤,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张双南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商澎教授,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康琦、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情报研究部副主任扬帆副研究员在论坛上也分别作了《我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月球和行星科学、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关键科学问题、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以及《国际空间科学发展态势》主题报告。 

  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由中科院学部主办,由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中科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承办,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杂志社协办,至今共举办38期。 

论坛现场

顾逸东院士作报告

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56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 邮编:100094 联系电话:010-82178817 E-mail:csu@csu.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