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保证我中心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优化和规范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研究生在相关专业工程领域内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国内外工程技术的动向与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研究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阅读本领域有关文献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类型及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空间应用中心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考方式为公开招考。培养方式为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相关领域工程项目的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或技术研发及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2.学习年限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从事工程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4年。
三、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取“两段式”的培养模式,包括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两个阶段。培养过程实行导师或实践基地导师小组负责制。导师或实践基地导师指导小组关注研究生思想品德教育,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工作的指导,并在严谨治学、团结协作等方面给予严格要求,配合、协助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做好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教学园区集中参加课程学习,期间遵循《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课程集中教学管理规定》,在导师指导下选修专业课程,完成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学习。
研究生从入学后第二年开始在导师指导下,依托并进入相关的工程实践基地,同时结合导师所在研究室的科研项目、科研条件和科研设施,进行科研实践和专业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五、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研究生获得学位所需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研究生修读的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等。学位课是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必须学习的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两类。非学位课是为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的课程。
依据中国科学院大学所开设课程,按一级学科由导师根据本学科发展及学生所参与课题的需要选择,若还有不能满足的,可到外校选择1-2门课程补充。
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前,课程学习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9学分。其学位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如下:
(1)公共学位课7学分,包括政治理论课和一门外国语。
(2)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2学分,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
(3)非学位课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研究生的基础和特长、爱好等共同确定。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
六、必修环节及要求
必修环节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评、工程实践与学术交流四个方面,共计5学分,不得以课程学习学分替代。
七、学位论文与科研成果要求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要求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含已被接受尚待发表的论文)不少于一篇与本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或在SCI、EI检索的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已证明被接收)一篇与本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应用研究与开发成果已申报中国发明专利并获正式受理(附专利文本及正式受理文件),论文答辩者为该专利的第一发明人或第二发明人(必须是导师之后的第一发明人)等同一篇核心刊物。
八、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及《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九、附则
本培养方案自2013级研究生起实施,由人事教育处负责解释。
或附件下载: